孩子都是怎么学会撒谎的?
孩子都是怎么学会撒谎的?
我的天!我家孩子什么时候“无师自通”学会撒谎了?
这是不少父母发现孩子第一次撒谎时的内心反应。尽管我们希望孩子“诚实”、“诚信”,可是孩子还是变成了“小匹诺曹”。作为父母,究竟该怎么引导呢?
首先,了解孩子什么时候学会撒谎并及时引导
多伦多大学人类发展与应用心理学系教授李康在游戏实验中发现:有些孩子在2岁时就开始说谎了!
实验结果显示:
2岁的孩子:有30%说谎,70%坦白自己看了。
3岁的孩子,有50%说谎,50%说真话。
4岁的孩子,有80%以上说谎。
同时,我们也能发现“孩子越大说谎越普遍”的现象!
不过,李康(Kang Lee)博士表示:“家长无须担忧孩子出现撒谎行为,因为几乎所有的儿童都会撒谎,这代表他们到达了一个新的成长阶段。这一阶段认知功能发展越健全的孩子,说谎的技巧就越高明,因为他们有办法去圆谎。孩子会说谎表示已发展出‘执行’能力,能编造出可信度更高的谎言了。”
也就是说,在某种意义上看,撒谎是孩子认知能力的表现,“孩子撒谎”并不完全是坏事,它可能是早慧或者脑部快速发展的表现;因此,孩子如果只是存在偶尔撒谎、并未产生大影响的情况下,家长不必过于担心。
但在这,小思要啰嗦一句:父母必须把握好8岁前的“匹诺曹高峰期”。
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、心智发展的进步,7-8岁的孩子已经能慢慢通过调控肢体表情,选择语气音调来使自己的谎言变得更为可信。因此,我们在孩子出现“爱撒谎”的端倪时,就应该抓住他“脸红”、“眼神飘忽”、“说话紧张”等信号,及时引导,梳理正确观念;否则等到孩子8岁之后,成为“说谎老手”时,你也发现不了他可能在撒谎。
其次,我们得弄清孩子撒谎的原因。
孩子学会撒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:
1. 逃避责罚:很多孩子第一次学会说谎就是因为犯错了,害怕被惩罚;恐惧心理使孩子选择了隐瞒真相,希望能够逃避责罚。
2. 获得利益:我们常说“爱哭的孩子有糖吃”,实际上,很多时候“爱撒谎的孩子也有糖吃”;孩子会通过撒谎的形式来获得想要的利益,比如说,把不是自己的东西说成是自己的,把不能碰的谎称自己可以使用。
3. 模仿成人:孩子身边接触的大人如果经常存在撒谎行为,那么久而久之孩子也开始掌握这项“独特的语言技巧”,通过模仿父母、家人等撒谎时的表情控制、细节动作、语音语调等,慢慢学会“自圆其说”,做到滴水不漏。
4. 满足虚荣:4-5岁的孩子便开始拥有自尊心,有时候会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而编制谎言;会为了满足虚荣心而夸大其词,炫耀自己。
5. 不满反抗:如果家长存在过度干扰的行为,孩子会产生烦躁或逆反心理,从而故意说谎;或者玩伴之间产生矛盾时,为了报复对方而故意先说谎、先告状,希望大人帮忙惩治对方。
6. 年龄特征:孩子因年龄阅历而存在“认知不足”、“天性爱幻想”、“分不清幻想与现实”等特征,常常下意识地把一些天马行空的想象当成现实来说。
最后,怎样教育才能改掉孩子爱撒谎的行为呢?
1、 给孩子申辩的机会
孩子只要一出现撒谎行为,家长就把孩子骂的狗血淋头,或者大打一顿,这样不仅会严重伤害其自尊心,还可能会让孩子产生“破罐子破摔”的想法,引发其他品行不端的问题。
事实上,正确的做法是先倾听孩子撒谎的原因,给他充分的申辩机会,这样家长才能更好地掌握真相,给孩子摆事实讲道理,引导孩子认识自己的错误,勇于改正,做诚实的好孩子。
2、家长以身示范
这个是最直接的方法了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,孩子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在模仿身边的人,如果大人要求孩子善良、诚信,自己却为了贪小便宜而逃公交票,欺骗孩子的真实年龄或身高……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言行已经悄悄植入了孩子的价值观。
家长们可以根据自家孩子的实际情况或要求,通过绘画或者列表、制作清单等形式,告诉孩子什么行为是诚实的,让孩子从实际行动中体会到诚信的重要,以及撒谎的严重性。
当孩子出现诚实认错、重信守诺的行为时,家长要适当减轻责罚或者给予认可表扬;当孩子出现严重撒谎行为或者拒不承认时也可适当惩戒,让孩子意识到:即使蒙骗过关,也要付出代价;讲究诚信反而会得到赞赏。